企业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优势

发布时间:2020-06-29浏览次数:0

1587627103212878.jpg波士顿咨询(BCG)近日发布相关报告,其中认为,后疫情时代的道路充满挑战,虽然以往大多数规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都难以处理由新冠疫情危机带来的差异、不确定性与变化。

但历史经验表明,企业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优势,开拓市场份额。为了获得成功,需要清楚地了解组织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通过接受并为这一现实做好准备,企业要为未来阶段的生存和长期成功奠定基础。



BCG将疫情带来经济社会变化总结为抗疫期波动期后疫情时代三个阶段,思考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

中国当下已进入了波动期,领先于一些其他国家。防止疫情反扑和恢复经济秩序是当下最重要的命题。

抗疫期

疫情感染人数急速上升,甚至突破医疗体系承载能力;经济活动受到严重打击。

波动期

疫情曲线已被压平,新增感染率趋近于零,经济活动开始恢复,但由于疫苗还未问世,仍需严密监控是否有新增感染和确诊病例抬头的迹象。

此时政策对于防止结构性损失至关重要。

后疫情时代

标志性事件是疫苗已获批、上市并大规模得到使用,或至少已开发出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只有在此前提下,经济活动方能全面恢复。

恢复后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否达到疫情前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波动期”经济政策能否有效防止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结构性损失。

消费者呈谨慎乐观心态,消费需求逐步回升

根据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与疫情前相比,居民整体消费意愿正在恢复中,尤其对于出行等品类的消费信心恢复较慢。

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消费者正逐步适应疫情后的新常态,对疫情的谨慎乐观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1)日常生活重回正轨

中国消费者乐观情绪逐渐升温,推动消费预期发生变化,日常生活步入正轨。

同时,储蓄至上的观念带来的积累让中国消费者比其他地区更快地恢复正常消费水平。

2)居安思危渐成常态

77%的消费者表达了对经济的担忧,59%表示了对个人和家庭经济情况的忧虑。

同时,在消费行为上,消费者对旅游出行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的信心较低,差旅外出相关品类仍面临挑战,而预防保健、维生素或补充剂、有机食品、儿童保育品类全面领跑。

3)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从适应“居家隔离”,到注重“居家品质”,再到“居家场景”逐渐铸就新的消费观,79%的消费者认为疫情影响其生活方式,42%的消费者认为疫情将永久改变其生活方式。

许多在疫情期间形成或触发的新消费习惯将会长期保留,例如烹饪、居家休闲、直播引领的新电商、宠物护理、美容健身等等。

4)较其他国家更为乐观

根据调研,38%的中国消费者表示相信疫情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43%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现在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安全,这两项比例甚至能高达欧美消费者比例的十倍。

同时,相比于欧美消费者,中国消费者表现出了更高的消费意愿。

后疫情时代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历史经验表明,企业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优势,开拓市场份额。

为了获得成功,领导者需要清楚地了解组织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通过接受并为这一现实做好准备,企业领导者可以在最不可预测的情况下,为未来阶段的生存和长期成功奠定基础。

企业领导者可思考借鉴全球和国内市场的领先案例,以更好地对自身所处行业、区域和组织做好情景规划。

通过研究全球1200家企业中最优秀的25家企业如何走出2007年至2009年经济危机的经历。我们发现这25家企业虽然也深受外部环境的困扰,但是领导者有充分的忧患意识,能够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带领企业尽可能地避免损失,即使遭受损失后也能以更快的速度恢复。

通过对这25家企业的观察,从中发现了五个关键因素,可供当下中国企业借鉴:

主动采取行动

迅速稳定现金流和节降成本,为组织提供保护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现良好的企业无一例外迅速开展行动,在保证现金流外,还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并购举措,在问题出现之前提前干预,防患于未然。

树立清晰愿景

表现好的企业深谙愿景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时,这些企业也一直在坚持追求他们危机前的清晰愿景,而愿景和企业为数不多的几个长期发展主题息息相关。

例如,这些企业中大多数都坚持在全球范围内开辟新市场,以及加快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

围绕这些愿景所开展的具体项目可能受外部环境干扰而时有变化,但企业在这一议题上的决心坚定不移。

寻找增长活力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企业难以仅靠单一的产品、服务或者商业模式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而是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围绕客户当下和未来的需求,灵活部署商业计划,并相应调整渠道、营销、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建立敏捷供应

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企业在供应端需要保持敏捷性和适应性,并统筹考虑供应链上下游变化给自身带来的潜在影响。

构建企业韧性

表现最好的企业知道他们无法避免未来的干扰,所以他们建立的组织不仅能够抵御未来的冲击,还能主动预测未来可能的风险,以做出迅速响应,包括精简核心业务、扩大多样性人才储备,以及利用数字能力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等。



END

━━━━



微信图片_202006221720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