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市场新机遇:智能软件的自动扩量功能
发布时间:2020-07-17浏览次数:0
“把钱花在刀刃上”正在成为中国广告主眼下的迫切诉求。
第三方监测机构CT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广告市场的整体刊例花费在2020年5月同比下降17.1%,广告主可支配的投放预算明显缩减。然而在广告市场整体承压的大背景下,广告主并不打算放松他们对广告效果的较高期待:他们既希望将自己的产品曝光在更多的目标受众面前,同时也期望每笔广告预算能够获得更好的转化效果。
效果与成本,广告投放的永恒难题
从广告诞生之初,效果与成本就始终是广告主在投放时关注的要点。而在当下的新营销环境中,这两大痛点也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
一方面,从效果层面来看,广告主通常采用设置多重定向条件精准锚定目标消费者进行投放。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这一投放逻辑的问题在于随着广告在定向人群中的曝光度逐渐趋于饱和,投放效果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减,并且这种衰减趋势不可逆。
另一方面,从成本层面来看,广告主往往会通过适度放宽定向条件拓宽曝光人群,但这种依靠投放者经验的尝试必然带来试错成本的激增,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投放费用的大规模低效消耗,从而推升广告投放成本。
无论是效果还是成本层面日益凸显的窠臼,本质上都源于广告投放的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的数字广告投放虽然已通过接入大量技术手段和量化指标实现了效率的显著提升,但其仍然高度依赖投手和优化师个体的既有经验,未对投放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更充分地智能化运用,而一些智能软件的自动扩量功能刚好弥补了投放环节的这一缺陷,该功能会基于用户画像,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自动识别出大盘人群中的高转化人群。
自动扩量,降本增效挖掘目标消费者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企业寻觅的目标消费者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那些已经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已知消费者,其次是企业认为产品或服务可以满足其需求的潜在消费者,最后是那些未知但对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未知消费者。
前两类消费者在企业的经验域中较易触达,但第三类未知消费者由于游离在企业的经验域外往往成为广告投放的“盲区”。而自动扩量功能,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帮助企业挖掘这些“盲区”潜藏的商业价值。
自动扩量目标的达成需要前后两个阶段的相互配合:在首阶段,企业需要根据投放经验设置定向条件并完成广告投放。在这一过程中,平台对首阶段中成功完成转化的高价值流量数据进行收集,供算法模型学习;在次阶段,系统将突破广告原本的定向条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在更大的流量盘子中寻找高潜力人群。
分两阶段完成的自动扩量,能够有效解决定向条件繁多导致起量困难、定向条件简化引发转化效率低等广告投放环节存在的两难问题。对于广告主来说,使用智能软件后挖掘和发现目标消费者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自动扩量功能也将广告主们的差异化需求纳入考虑。例如向广告主提供了“不可突破定向”的选项,其中涵盖性别、年龄、地域等常见人群标签,方便对这些维度有强制要求的广告主能够便捷地使用自动扩量功能。另外针对那些成本敏感型的广告主,自动扩量功能在当订单超成本时提供了由企业自行判断是否扩量的选择。
一组数据能够展现日臻完善的自动扩量功能给广告主带来的利好:从整体情况来看,自动扩量功能让广告客户的曝光提升了24%,转化提升了14%,同时还实现转化成本偏差22%的下降。
而优异的表现同样也在部分特定行业中得到体现,例如直营电商客户的表单成本下降8.3%,转化率提升35.7%;招商加盟行业客户在曝光和消耗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同时实现了接近两成的成本下降和逾四成的转化率提升。
总的来说,在使用智能软件自动扩量功能后,广告主不仅能够实现对已知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和未知消费者的同步触达,在绝对值层面扩充曝光量与转化规模;与此同时,这一功能还能在相对值层面提升转化率、点击率并降低转化成本,从而显著推升ROI值,达成企业降本增效挖掘目标消费者的投放目标。
发挥平台级优势,品效协同的真实落地
在传统认知中,视频网站始终是品牌营销的重镇,这里聚集了大量预算充足、对大规模曝光和品牌调性有较高需求的头部商家。但智能软件自动扩量功能的推出打破了这一认知的局限,既满足企业的品牌传播需求、也能为广告投放的实际转化效果保驾护航。
自动扩量功能的推出延续了这一趋势,目前这一功能已在信息流和贴片等主要广告资源中使用,预计在短期之内将会拓展到更多的广告位中。值得注意的是,自动扩量功能也将适用于TrueView、OTT等长视频领域的特有场景。
事实上,广告能够实现成功的诀窍在于“向对的人说对的话”。作为视频平台原本就具备“说对的话”的优势,广告主普遍将这里视为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调性的理想叙事场景;当前自动扩量功能的全面铺开又向这一目标扎实地迈出了一步。
在智能化手段的助力下,自动扩量功能可以帮助企业自如地发掘更广阔的目标市场。广告主追求的品效协同也不再仅仅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真正的落地。
END
━━━━